0512-67086873
180-1561 -8158
典当-新生且阳光的行业
2011-12-18
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最早可追溯到1500年前;这是一个被“妖魔化”的行业,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任何东西到了这里都会变得一文不值,“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皮烂袄一件儿”一度成为这个行业的代名词。即便是近代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英国学者杜克和马克思都论述过典当业的年利息为100%),故而受到人们的憎恶和敌视。
如果没有史书的记载,可能谁也不会想到,典当行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更想不到它竟然是从佛家的清净之地——寺院中衍生出来的,而最初的经营者是看起来与商业毫不搭界的僧侣。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寺院数量众多、实力雄厚,占有众多的房舍、土地、金银,而百姓因战争日益贫穷,需要靠当东西度日,于是典当业就在“普渡众生”的寺院里悄然而生了。
佛寺典当经营活动的兴起和普及,典当也由佛教寺院走向社会。到了唐朝,由于工商业的兴起,货币需求迅速扩大而使典当业迅速兴盛,成为古代金融业的源起。这个时期,出现了民办和官办性质的典当行,一个专门从事以物质押借贷的行业——典当业逐渐形成。
清早期的典当业达到鼎盛时期,资本从数千两至数万两银不等。当时的典当业几乎被山西、陕西商人和徽商所垄断。
由于典当行带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1956年初,中国的私人典当业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在一些城市中,它成为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分支行领导下的专门办理小额质押贷款的独立经营机构——小额质押贷款处。至此,典当行业在中国大陆逐渐消失。此后,典当行成为城市中最不易被发现的场所之一。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的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为中国典当业的复出,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1987年12月30日四川省才成立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复出的第一家典当行“成都市华茂典当服务商行”。从此,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行业悄然复活,曾被定为剥削制度残渣余孽的典当业在中国大陆消亡30余年之后,竟又奇迹般地死灰复燃了,得以新生。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典当行1154家,分支机构19家,全行业注册资本总额75亿元,从业人员1万余人。
近年来,由于人们日益追求资金融通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加上典当行的商品范围日益扩大,典当行反而逐渐浮出水面。相对旧社会面向走投无路的穷人的典当行而言,如今的典当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融资渠道,如果能巧妙使用典当,不仅能解决暂时的资金困境,还能尽量减少损失。而当你走进设立在高档写字楼或是繁华街道上的典当公司时,你会发现这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里面多是低矮的柜台,笑容可掬的专业服务人员,还有和银行一样的VIP室,装修风格也逐渐向银行靠拢,服务也更加人性化。出入典当行的多为衣食丰足者,除了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外,一些善于理财的时尚中人已经成为典当公司的主要客户。